以下是大大的碎碎念(這是我內心小小的感傷)
其實這一次我有在考慮到底要不要分享我在diy粘土中,覺得該注意的小細節
因為我不是很會做菜或是手巧的媽咪,網路略過的任何步驟對我而言都是該注意&該注重的訊息
寫blog我是有點灰心了,因為寫blog對我而言是分享好物,有時候也會想得到肯定(小小的虛榮心)
但後來發現每次的點子,再被別人套用時,卻不會標示出『來源』是哪邊
我看在眼裡,心中總是有一點小小的難過T^T(當然走在前面,有人跟進其實是件好事)
======不囉嗦了,要看作法請直接往下=======
這次的作法我是參考以下兩種不同的作法(貼來源是種尊重,畢竟對方也是辛苦寫blog)
第一種是使用量杯:參考出處請 (點我)
第二種是磅秤作法:參考出處請 (點我)
前後我共diy了四次粘土(共揉了32顆粘土,一次揉八顆)
融合了這兩種,只要有『cc數的量杯』即可diy粘土
第一次使用量杯的心得是比較沾手,第二次之後開始才採用磅秤作法,確實是不太沾手了。(我用的是量米杯^^")
注意:炒麵粉的時間&水量我想是關鍵點,尤其是炒麵粉的時間
(一定要炒10分鐘以上,才ok,如果水份太多炒的時間可能將近20分鐘)
重點就是"一直喇一直喇一直喇~喇到天荒地老~手酸到不行"
使用材料:中筋麵粉、食鹽、水、油(品牌不挑)、四色食用色素
使用工具:有把手的鍋子、兩支鏟子、量杯
第二次用磅秤測出量杯該使用的刻度,第三第四次作法就都用量杯量
使用磅秤 換算成 量杯的cc數
中筋麵粉:200g vs. 約300cc
食鹽:100g vs. 約100cc
水:300cc vs. 300cc~(酌量增加)
作法:
STEP1.先將食鹽溶於水(水用熱水比較容易溶開)
STEP2.將中筋麵粉、油倒入食鹽水中(如圖示)
step3.使用最小火/文火,開始ㄌㄚˇ麵粉(應該不是攪拌,因為會變成一沱,所以用兩支鏟子會比較好使力)
花費的時間,大概都需要10分鐘以上,超過十分鐘後捏一小沱起來,覺得有黏手就繼續再炒,把水份炒乾點
第二次炒麵團的時間大概不到十分鐘,所以會沾手,後面我把粘土再放入平底鍋烘乾(這次的成品失敗了)
第三次炒麵團花費13分鐘,炒起來的麵團不沾手了(炒的時候太乾,所以水我酌量放了一點)
第四次炒麵團花費20分鐘,因為中途放的水太多,導致麵團需要多炒一下,才會變得比較不沾手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粘土完成後就開始要來上色嚕!!!
因為有秤,所以可以抓準每一顆的重量
不像第一次全憑手感
食用色素使用一點點,努力揉~就會出現非常漂亮的淡藍色
x色+x色=?色 這是最好玩部分。因為色素的多寡決定成品
在顏色使用上,紅色會使用較多次
橙色=紅+黃
紫色=紅+藍
黑色=紅+藍+黃
以下是第一批成品,顏色非常鮮豔
保存方式:每一顆都用保鮮膜包好,再放入樂扣封好
每一次的份量只能做八顆
第二~第四次,一次共弄了32顆(分三次)
每顆的顏色都不一樣,卻都只用紅、黃、藍、綠調出
這就是樂趣之一,每次的顏色都不太一樣,揉完後每個都是驚奇
顏色是這麼的多變化
===弄了六次的經驗談=====
我也不是沒失敗
第一次成品過於沾手,被我拿出去晒看會不會好點(實在是異想天開)~失敗品><"
第二次炒的時間太短,隔天撕開保鮮膜檢查,發現粘土有沾在保鮮膜上(這就是會沾手的)><"失敗
第三次跟第四次炒的時間都有掌握住,成品非常不沾手~很完美。
本來禮拜日要拿出來玩,卻發現粘土有兩份失敗,所以又重新弄了
第五次跟第六次弄的也很成功不太沾手,但在炒麵團時一定要"一直喇"
成品才會漂亮
=============
保存方式:根據網路的說法
可以放入冰箱保存或是常溫保存,期限最多一個月(之後可能就會發霉了)
如果粘土變硬,可以放入電鍋蒸一下(水放5cc就好了捏~真的是蒸一下唷)
=============
白色黏土是拔拔的作品
以下彩色黏土是麻麻手殘作品~"~
有弄的時候小玩一下,綸現在也會搓細黏土了
姿勢非常的不錯^^
大家一起來玩黏土吧!超好玩的~
喜歡我的文章,不妨點個讚或是推一下
我會很感激的~有支持才有動力呀~T^T
或許有人會說,要玩粘土到外面買就好了
有現成品價格又不貴,但是我這麼堅持的做出這些
不外乎他是很天然的粘土,不傷小朋友的手~也不怕不小心吃進口中
更重要的一點是,等綸長大了~我們可以一起買材料,一起合作DIY粘土
好好把握親子時間,創造親子互動~
讓小孩知道不是每樣都是現成的,有些東西是可以自己diy完成
這個過程我認為是非常難得的經驗~
而這才是我的最終目的(所以我要先學會~^^")